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在普·亚·奥西波娃的女儿叶夫普拉克西·尼古拉耶夫娜·沃尔夫(1809—1883)的纪念册上。当时沃尔夫15岁。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面对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女儿姬姬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与普希金早期引吭高歌赞颂自由,嬉笑怒骂,讽刺权贵,批评专利的抒情诗不同,这首小诗,明显表现出诗人后期抒情诗创作趋向含蓄,富于哲理的特点.用普希金自己的话说:"从1825年开始,他走上了现实的诗人的道路."